华农首席科学家罗利军:节水抗旱稻让农民种田有动力
“杂草有3米高,窜出的首席老鼠重达2斤8两,田间遍布石块。科学抗旱”华南农业大学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向记者描述肇庆鼎湖沙浦基地的家罗节水最初景象,“但就在这片被当地人视为‘没有收成’的利军力撂荒地上,今年播种的稻让节水抗旱稻,最近测产竟创下611.9公斤/亩的农民产量,老百姓都感到很新奇。种田”
“节水抗旱稻完全可以解决广东撂荒地问题。有动”作为我国节水抗旱稻研究的华农开拓者,罗利军团队历经二十余年攻关,首席成功将旱稻的科学抗旱节水、抗旱、家罗节水易种特性融入优良水稻品种,利军力实现了这一稻作类型从0到1的稻让突破,曾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如今,这项创新成果正在为破解广东撂荒地难题、拓展粮食种植空间提供全新解决方案。近日,他接受南方农村报专访,详解背后的科研逻辑与应用价值。
(华农首席科学家罗利军: 节水抗旱稻让农民种田有动力,时长共3分01秒)

节水50%、减碳90%
山地旱地皆可种
南农:从育种原理到全国推广,节水抗旱稻与传统水稻的核心差异是什么?在不同地块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如何?
罗利军:在长期的进化和培育过程中,水稻丢失了一些重要的特性,即节水、抗旱和易种。一句话来讲,节水抗旱稻就是在最好的水稻品种基础之上,把旱稻的节水、抗旱、易种三个特性整合到水稻当中所育成的新型稻作类型。其生长过程中,不需要泡水、插秧,能节约用水约50%,减碳量90%以上,也不易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除水田外,还能在旱地、山坡地等地类种植。
从全国推广来看,我国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但仍存在约10亿亩粮食安全缺口,节水抗旱稻的价值就在于开发边际土地。我们在不同的地方试用了不同的品种,其中“旱优73”的应用面积比较广,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能适用,包括河南、山东、海南、上海等地,甚至在云南海拔2000米地区都能种植。不同的地方产量表现不一样,普遍产量稳定在550~600公斤。

节水抗旱稻具有节水、抗旱、易种等特性。黄坚文 黄鹄摄

测产超600公斤
撂荒地变身丰产田
南农:节水抗旱稻在广东的推广情况如何?能否真正破解撂荒地复耕难题?
罗利军:2024年以来,在华南农业大学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的推广下,节水抗旱稻在广东年种植面积已超1万亩。我们团队在广东每个地区基本都建立了试种示范点,有大有小。去年在佛山三水区首次试种了700多亩,产量达到500多公斤,主要采取技术指导、农户自种的模式。
今年与肇庆市共建肇庆市华农节水抗旱稻研究院后,我们在鼎湖沙浦基地流转了600多亩地。面对3米高的杂草和遍布石块的田块,我们采用覆膜直播技术,有效解决了杂草的问题。7月20日的测产结果显示亩产达611.9公斤,超出预期。怀集则由企业流转6000亩坡地和撂荒地种植节水抗旱稻,中间看过好几次,长势都不错。
因此,无论是从三水到鼎湖、怀集,以及其他地区的小面积试种,都说明了节水抗旱稻完全可以解决广东省的撂荒地问题,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位于肇庆市怀集县的节水抗旱稻田。黄坚文 黄鹄摄

“稻坚强”抗涝本领硬
根系发达耐水淹
南农:广东多洪涝灾害,节水抗旱稻的抗灾能力如何?为何能有如此强的抗逆性?
罗利军:大家都知道有个“猪坚强”,节水抗旱稻也可以叫“稻坚强”,这是因为它的根系很发达,抵抗洪涝方面的能力很强。
今年6月,肇庆怀集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当地种的节水抗旱稻在洪水退去后完好无损,反观周边的玉米等作物,却损失惨重。更能体现它抗逆性的,是2020年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的案例。节水抗旱稻被淹没4-5天的,基本没受什么影响;淹了8-9天的,退水后稻株上还能冒出几个新稻穗;就算是被淹了11-14天、植株看着已经死了的,但根系保持活力,退水后重新长出新的分蘖,最后亩产仍有200多公斤。

今年6月肇庆怀集遭遇洪水,但节水抗旱稻长势良好。受访者供图

种植简便有收益
农民种田有动力
南农:从种植成本、收益等方面来看,节水抗旱稻能否有效提升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罗利军:节水抗旱稻最大的优势是种植简单、产量稳,能大幅减少劳动量。不同地方综合成本不一样,比如安徽宿州推行麦稻两熟制,在小麦成熟前用无人机撒播稻种,收割后稻苗自然生长,免去耕田、耙地、大量灌溉环节。在广东这样多雨的地区,更是能实现少灌水甚至不灌水,灌溉成本大大降低。
从收益来看,以肇庆怀集为例,种植企业测算后发现,每亩纯利润能够在600元以上。此外,明星品种“旱优73”已经通过4个国家、11个省的审定,它的品质和“美香占2号”不相上下,曾获得全国第二届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金奖,具备市场竞争力。
南农:您的团队提出了“1522”目标,请您阐释一下具体内涵是什么?
罗利军:这是我们团队这两年提出来的战略目标。当前国家保障粮食安全仍面临耕地缺口,同时双碳目标压力较大。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发展节水抗旱稻,新增水稻种植面积1亿亩,增加稻谷500亿公斤,同时减少200亿吨灌溉用水、减少200亿公斤碳排放。通过“两增两减”,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谢晓莉 陈诺
拍摄:吴秒衡
视频制作:陈诺
- ·《梅州市高价值发明专利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印发
- ·绿美广东入画来!广东以“艺”笔强化生态文化建设
- ·冠军队伍即将出征!“建行杯”广东省第四届农村创业大赛圆满结束
- ·抓紧洗晒!本周日起,珠海将迎雷雨→
- ·致梅州市民防汛防台风的一封信!请查收→
- ·顺德容桂环岛马拉松开始报名!佛山接下来还有这些马拉松赛事→
- ·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破105亿!
- ·成都警方通报:足协杯半决赛赛后滋事三人被行拘
- ·《梅州市高价值发明专利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印发
- ·一组海报带你数读佛山湾区建设新答卷
- ·中国海油珠海LNG接卸总量突破3000万吨!
- ·出行注意!受天气影响,珠海周末多航班停航!
- ·从“大”到“优”,看广东冬瓜种业如何“育见”未来
- ·地铁隧道做“CT”!开眼界了
- ·珠海,湾区逐梦“第一站”!6家港澳青创基地累计孵化608个港澳创业项目
- ·评论|茂名博贺开渔嘉年华,重构海洋经济文化坐标
-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韩恩厚:以合作赋能梅州铜箔产业发展
- ·云浮一县城中学运动场将举办巨星演唱会?嘉宾包括容祖儿、卓依婷,当地:属实
- ·外输液态二氧化碳超5.6万吨!华南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回收项目投用一周年
- ·出行注意!受天气影响,珠海周末多航班停航!
- ·梅州1集体2个人上榜!2022
- ·助力连州玉竹产业迈上新台阶,广东省农科院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把脉
- ·云浮一县城中学运动场将举办巨星演唱会?嘉宾包括容祖儿、卓依婷,当地:属实
- ·南海开渔微纪录|海潮生处是人间
- ·农业总产值增速创三年新高!广州市番禺区“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
- ·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突破2000万人次,暑运期间再创新高
